两会热点:发展绿色金融 推动绿色发展
文章出处:未知 人气:发表时间:2021-03-25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绿色金融是我国继续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就此,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制定绿色金融法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就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朱苏荣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金融对于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金融的引导作用。建议制定绿色金融法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朱苏荣强调,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完备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对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少针对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相关标准尚未统一,部分领域存在政策空白,在绿色金融原则的推广和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一是绿色金融相关制度法律位阶较低。二是绿色金融制度尚不完备,协调性不足。三是部分绿色金融创新领域缺乏政策指导。
为此,朱苏荣建议,应围绕四方面来制定绿色金融法。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二是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三是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四是强化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针对如何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助力绿色低碳发展,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
郭新明坦言,立足新发展阶段、对照新发展目标,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其一,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仍大有可为;其二,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其三,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其四,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框架亟待完善。
基于以上原因,郭新明提出五方面建议。第一,以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第二,以点带面,全面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第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第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碳市场建设。第五,完善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框架,建立强制性、市场化、法制化的信息披露制度。
依托碳市场 推动碳金融创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给中国碳减排工作倒排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
“从目标愿景与现实情况的差距来看,我国碳减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必不可少的,但仅靠行政手段难以形成常态化碳减排机制,需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予以持续推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表示。
为此,他建议,将碳市场发展和建设纳入绿色金融体系。一是要从战略高度上将碳市场建设和发展纳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整体框架,在碳市场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统筹布局,与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建设一并推进,使碳市场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强碳市场主管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共同研究出台促进碳市场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协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有效防范碳市场风险,保障碳市场的稳健有序运行。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随着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30·60”碳中和目标,各行业都聚焦碳中和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转型方案。围绕这一目标,《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殷兴山。
殷兴山表示,金融业应从四方面为绿色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项目倾斜。二是通过环境信息披露、气候风险分析、绿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提升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能力。三是系统性推进碳排放权和碳金融市场发展,提高碳价格形成效率。四是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在碳市场发展方面,殷兴山建议,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相关金融制度;四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
推动碳排放权市场建设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原党委书记杨小平提交了6项议案,其中一项议案是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碳排放权市场建设。
杨小平表示,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在建设碳排放权市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碳金融发展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发展不足以及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为此,杨小平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以高质量的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碳排放权市场建设。一是加快配套机制建设步伐。二是推动碳汇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加强基层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能力建设。
来源:总工程师之家
博悦佳轻质隔墙板咨询热线: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
同类文章排行
- 轻质隔墙板让低碳活起来
-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二
- 选购轻质隔墙板要仔细,选择正规生产厂家
- 湖北2021上半年72个装配式建筑应用项目信息汇总
- 工业化促建筑升级 装配式建筑在江西可期
- 装配式项目新建面积翻番 宁波建筑工业化发展加
- 河北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000万㎡
- 轻质隔墙板让建筑空间最大化
- 浅析防火隔墙的验收策略
- 轻质隔断墙施工安装质量通病有哪些?
- 芜湖市繁昌区装配式绿色农房受村民青睐
- 隔墙板作业前准备和接缝处理
- 轻质隔墙板中使用的硅酸钙板对环境的改变
- 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推广使用节能建材
- 轻质墙板工程验收,酒店工程验收的细节
最新资讯文章
- 「绿色发展」又快又环保!装配式建筑“搭”出
- 青海加快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设
- 创新共赢!长沙益阳两地住建局签订战略合作协
- 福建漳州双管齐下促建筑行业绿色发展
- “黑科技”!未来,宜昌怎样建房子
- 青岛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探索城乡建设低
- 山西运城市全面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 呼和浩特构建“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协同发展体
- 目标4000亿!湖南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倍增
- 呼和浩特构建“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协同发展体
- 重庆启动设计大赛 推动“好房子”成为住房消费
- 湖北随州政府采购按下绿色发展“加速键”
- 安徽安巢经开区:装配式住宅竣工 助力“无废城
- 拥抱智能时代新机遇 共筑数字新质生产力
- 湖北省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在黄冈揭牌